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

浏览量

  能源管理体系是在能源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能源管理体系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内部审核、能耗计量与测试、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能源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虽然有的组织期望通过节能技改等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但是由于节能改造等往往需要较高的投入,不具备常态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节能技改也很难达成预期的目标。单纯的技术节能并不能真正解决组织面临的能源管理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有的组织因为缺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科学的理念、机制和方法,造成能源管理脱节,出现了能源使用无依据、分配无定额、考核无计量、管理无计划、损失无监督、节能无措施、浪费无人管等现象。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应用系统方法成为能源管理的关键。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GB/T23331-2012/ISO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就是指导组织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切实可行工具。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国际能源署(IEA)推荐的能源类型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世界经济的现代化正是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与煤炭广泛的投入应用。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这一现代化世界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迅速地接近枯竭。

  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紧张趋势将愈加严峻,世界经济的发展需求与能源制约的矛盾给人类敲响了能源危机的警钟。如何通过系统的管理方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节能技术来解决能源供需矛盾、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能源管理中的关注点,进一步催生了系统管理能源理念的诞生,也推动了许多国家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开发与应用。

  二、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ISO50001

  基于系统管理能源问题的迫切性,许多国家和区域性组织开展了各自国家和区域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制订。美国和丹麦成为世界上最早制订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国家,先后于2000和2001年颁布了ANSI/MSE 2000:2000和DS2403:200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随后,瑞典与爱尔兰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也相继出台了SS 627750:2003和IS 393:2005能源管理体系标准。韩国、泰国也都出台了各自的能源管理体系的国家标准。此外,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气技术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共同组建了一个特别工作小组,制订了欧盟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EN16001。

  2007年3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意识到需要推动各成员国制订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以应对气候变化。为此UNlDO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了以“工业系统优化和工业中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为主题的专家咨询会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央秘书处、发展中国家以及当时已制订能源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的国家代表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也为lSO制订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2007年7月UNIDO发起了一项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制定的倡议,以提高全球对能源问题的意识,并保证在标准制订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在政策制定者、工业界以及发展中国家等利益攸关方之间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伙伴关系(REEEP)对UNIDO的倡议予以了积极响应和支持。另一方面,由于lSO标准在全球各类组织的质量管理(IS09000系列)和环境管理(IS014000系列)持续改进的具体实践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经验,世界各国也希望能依据PDCA模型来制订国际统一性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以同样达到长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效果。最终ISO技术管理委员会(ISO/TMB)于2008年2月正式批准成立新的项目委员会(ISO/PC 242能源管理)来负责开发制订能源管理体系标准。ISO/PC 242的秘书处由美国(ANSI)、中国(SAC)、巴西(ABNT)、英国(BSI)的ISO成员合作伙伴组成。42个成员国参与了标准的制定,而另外的10个成员国则作为观察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多次的修订,ISO于2011年6月15日正式发布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应用指南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

  三、我国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GB/T23331

  我国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化研究起步较早。早在2002年,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所在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就开始研究能源管理体系标准,逐步探索建立我国的能源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2009年3月国家标准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正式发布并于同年11月1日正式实施。2009年11月开始,国家认监委根据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结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服务国家能源政策、创新认证管理模式、加强监督、关注结果”的原则,在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产品、交通运输和公共建筑等重点行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几年来的试点实践表明,能源管理体系在帮助企业组织实现能源方针和目标、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和水平以及节能增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ISO50001标准的发布,我国按照等同采用的原则对GB/T 23331-2009进行了修订,并于2012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了新版能源管理体系标准GB/T23331-2012/ISO50001:2011,该标准于2013年10月1日实施。

  四、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

  GB/T23331-2012/ISO50001:2011标准的目的是使组织建立必要的体系和过程来提高能源绩效,包括能源效率、利用和消耗。该国际标准的成功实施取决于组织所有层面的承诺以及职责和权限,尤其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该标准为组织规定了能源管理体系((EnMS)要求,以在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建立目标和指标、采取行动计划时考虑法规要求和与重要能源利用相关的信息。能源管理体系((EnMS)使组织可实现其方针的承诺,采取所需的措施来改进其能源绩效,并证明体系与该国际标准要求的符合性。

  该标准基于PDCA持续改进框架,提出了能源管理体系模式(如图1所示),将能源管理纳入组织日常的管理惯例中。PDCA主要含义为以下:

  P策划:实施能源评审,明确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D实施:履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C检查:对运行的关键特性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照能源方针和目标评估确定实现的能源绩效,并报告结果;

  A措施: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

  图1 能源管理体系模式

  该标准以所有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要素为基础,保证与GB/T19001/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GB/T24001/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有最大的兼容性。组织可选择将GB/T23331-2012/ ISO50001:2011与其他管理体系,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在一起。

  GB/T 23331-2012/ISO50001:2011标准的内容为: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4.2管理职责

  4.2.1最高管理者

  4.2.2管理者代表

  4.3能源方针

  4.4能源策划

  4.4.1总则

  4.4.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4.3能源评审

  4.4.4能源基准

  4.4.5能源绩效参数

  4.4.6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4.5实施与运行

  4.5.1总则

  4.5.2能力、培训与意识

  4.5.3信息交流

  4.5.4文件

  4.5.4.1文件要求

  4.5.4.2文件控制

  4.5.5运行控制

  4.5.6设计

  4.5.7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

  4.6检查

  4.6.1监视、测量与分析

  4.6.2合规性评价

  4.6.3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4.6.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6.5记录控制

  4.7管理评审

  4.7.1总则

  4.7.2管理评审的输入

  4.7.3管理评审的输出

  此外,该标准还提供资料性附录来指导如何实施上述要求,并以表格形式对GB/T 23331-2012/ISO50001:2011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做了比较。